close
拜師學藝的第一天, 高人還稱讚了兒子之前的鋼琴老師. 第一, 老師有欣賞兒子, 把他當寶貝呵護. 第二, 沒刻意讓他養成壞習慣 - 兒子現在的狀況, 就是完全沒雕琢過的璞玉. 之後的課, 高人老師還特別回頭解釋這點. 不教技術並非壞事, 有時多聽多看多彈, 小朋友自己就會往正確的方向走.
這個說法, 呼應了高人老師不斷強調的學琴態度: 彈鋼琴是演奏者在說故事, 每一段的高低起伏是事先規劃好的, 再藉由不斷的嘗試與練習, 找到達成事先規劃效果的方法. 切記不要無腦的落指, 隨意讓鋼琴決定故事的走向. 對學工程的我, 這說法特別中聽. 如果能建立學習的 “閉迴路控制系統”, 讓小朋友自己有意識的, 知道需要找方法做修正, 每天的練琴才不會淪為: “媽媽, 我已經彈三遍了!” 或是 “媽媽, 半小時過了沒?” 這種沒效率的殺時間.
不過, 這方法真是知易行難. 兒子經過一個月, 才勉強把 Gillock 的 Sarabande 從片段 “挖鼻孔” 的 “印象”, 伸展為小朋友早起心情不好, 提起精神去買冰淇淋卻掉到地上, 只好燜燜不樂回家的 “故事”. 至於練習時的自我修正, 好像也沒看到, 只有彈熟了能更放開耍寶的勁頭. 希望有如高人老師所說, 這段過程替兒子撒下種子. 那天他的腦袋處理好, 或是碰到難關時, 能想到這方法.
以下是兒子進化版 (或是耍寶嚼口香糖版) 的 Gillock’s Sarabande.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