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讀書筆記 - 人文 歷史 人物傳記 (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undefined幾個月前讀完易中天成名前的大作 - 費城風雲: 美國憲法的誕生和我們的反思. 當下就想發文分享, 卻遲遲無法下筆. 為什麼? 前幾個月, 台灣正上演年金改革大戲, 對照書中 "蠻荒大陸上鄉巴佬" 的聚會,  更覺歷史有如明鏡, 映射人間光怪陸離. 但我乃公教人員子女, 是被貼上反改革標籤的既得利益分子, 實在不想被現實影響了對書的看法 - 反之亦然, 被書引導了對時事的見地. 這樣一沉澱, 心得便遲到幾個月.

文章標籤

howardch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an illustrated book of bad arguments.jpg很有趣的一本書. 對台灣經歷蔣家忠孝仁義教育長大的小孩, 是一本必讀的辦公室防身術. 作者把整本書放在網上 (閱讀連結). 請免費享用. 有中文版喔!

文章標籤

howardch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wu.jpg會找傳記來讀, 是因為老婆在追范冰冰的連續劇. 看著看著, 越覺不對勁. 先是露胸盛唐裝被和諧, 接著武則天一個個人生重要機遇, 下的決定, 都是壞人所逼, 不得不為之. 當下決定放棄連續劇, 跳出來讀這本 "蒙曼說唐: 武則天". 說起作家蒙曼教授, 是大陸百家論壇中專說隋唐史的要角. 她厲害之處, 是能把錯綜複雜的歷史抽絲剝繭, 重新整理歸納, 然後用章回小說模式, 清晰又平穩的兜起來龍去脈. 順著她編寫的節奏讀歷史, 一點壓力都沒有, 甚至翻到頁尾, 還會很意外: 怎麼這麼大一本書, 就這樣被讀完了.

howardch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ing-1.jpg 看 “明朝那些事兒” 就像嗑藥, 開始了別想停下來! 我就這樣一路飆到第四集.  

前兩集講的朱元璋革命, 朱隸靖難, 與土木堡之變, 是以前讀過的. 只覺得當年明月用他特有筆法, 把故事講的興味盎然. 讀第三, 四集又是完全不同的感受. 明朝走過了明成祖, 迎來了仁, 宣, 英, 代, 憲宗. 說實話, 這些守成皇帝, 若不是專門研究明史的學者, 誰會想花時間了解. 可 當年明月 就有辦法維持張力, 把故事講的天花亂墜, 讓人覺得處處有驚喜: 原來承平之時的老祖宗們也能過的這麼精彩!

這是我第一次聽過仁宗時所謂的 “三楊內閣”, 第一次明白明朝西廠的由來, 第一次知道明孝宗朱佑樘, 十五歲前竟然只是個躲在深宮, 不能見人, 連老爸都不知存在的私生子, 也是第一次發現課本裏大名鼎鼎的 “知行和一” 王守仁, 竟然是個虛虛虛虛 (難得來個實), 騙死人不償命的兵法高手. (這位 當年明月 封的明朝第一猛臣, 還真是名符其實. 孤身帶著兵符逃離危險, 沒向朝廷討過一次支援, 連拐帶騙, 領著一群臨時招募的小偷強盜兵團, 竟然平定了準備有十數年之久的寧王之亂.)

最讓我感動的, 是讓我了解下面這首臨江仙的出處: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從小到大, 讀三國演義不下十數次, 到後來最中意的, 不是三英戰呂布, 不是子龍一身是膽, 不是諸葛亮出祈山, 而是這首開篇詞. 不覺得在號稱中國軍事思想大躍進的三國歷史前, 擺上這首雲淡風輕的詞牌, 很配, 很合, 很有意境嗎? 我一直以為它是羅貫中寫完三國的有感而發, 看完“明朝那些事兒”, 才知原來是明時人楊慎所作. 姓楊的後代趕快跟姓羅的後代討版權費吧… 照三國演義的發行量, 這是比不小的錢喔. 什麼, 姓羅的早就非自願樂捐版權了? 別吵了, 我們還是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吧…

嘿… 剛剛是 當年明月 筆法上身. 下面讓我們看看正牌作者安排的最大驚奇:

第一段發生在土木堡之變後, 群臣激憤, 要求新皇帝制裁王振一黨. 代宗剛上任, 沒見過這陣仗, 沒敢吭聲, 反倒是王振舊盟友, 錦衣衛老大馬順強出頭, 要大家閉嘴:

~~~~~~~~~~~~~

馬順還在洋洋得意地喝斥著大臣們,往日他也是這樣做的,在他看來,今天並沒有什麼不同。
突然,有一人跑出大臣行列,朝自己猛衝過來!還沒有等他緩過神來,頭發已經被狠狠地抓住,臉上重重地挨了好幾下。
終于開始了。
第一個動手的是戶科給事中王。
王是個言官,平時的工作就是監察彈劾,此人脾氣急躁,性格耿直,早就看王振一黨不順眼,而國家淪落到這個地步他也十分痛心,更加痛恨王振一伙。眼見王振已死,馬順還敢如此囂張,他不由得怒上心頭。
什麼都別談了,來真格的吧!
馬順,看我打不死你!
他衝上前去,抓住馬順的頭發,先用手中的朝笏劈頭蓋臉地向馬順打去,憤怒衝昏了他的頭腦,到後來,兵器也不要了,索性赤手空拳上陣,拿出看家本領王八拳,一套拳法用得如行雲流水,密不透風,拳頭暴雨般落在馬順的身上,邊打還邊罵:
“到了這個時候,你還敢囂張!”
他越打越怒,越打越氣,情緒激動到極點,竟然幹出了一件駭人聽聞的事情。
王覺得這樣還不足以出氣,于是放棄了拳腳,抓住馬順,竟然用嘴咬下了他臉上的一塊肉!
瘋了,徹底瘋了。
這裡我們從技術層面評點一下王的這一系列鬥毆動作,他上來後首先抓住馬順的頭發,抓頭發這招在打架中應該說是很常用的,用這一招開頭,說明他確實有一定打架經驗。
但考慮到他本人是文官,平時主要工作是上奏折,所以暫不考慮他是武林高手的可能,其使用王八拳的可能性很大,而從他動嘴咬人這一點上看,他確實是氣憤到了極點。因為男性過程打架中,用這此招往往會被人瞧不起,所以如非萬不得已,這一招是不會使出來的。
他已憤怒到了極點。
此時倒在地上的馬順是痛到了極點,也嚇倒了極點,他絕想不到,竟然有人敢在朝堂之上,皇帝面前動手,平時一呼百應,畢恭畢敬的大臣竟然變成了惡狼。
馬順已經十分痛苦了,但更讓他痛苦的還在後頭。
王的這一舉動也驚呆了站在一旁的大臣們,但只在片刻之間,他們已經反應過來,事情到了這個地步,王振那幫人竟然還敢欺凌自己,實在是讓人忍無可忍!
有怨報怨,有仇報仇,該出手時就出手!
于是,在王動手之後,大臣們立刻蜂擁而上,幾個跑得快的先趕了上去,對著馬順拳打腳踢,就是一頓暴打,很快馬順就被團團圍住,無數雙拳頭,無數只腳朝他身上招呼,轉瞬之間,他已經是遍體鱗傷。
跑得快的還能打上幾拳,跑得慢的就沒有福氣了,人群圍了幾層,後來的大人們只能撩起官袍,抬起大腳朝著被眾人包圍躺在地上奄奄一息的馬順猛踩。
于是,這些平日溫文爾雅、埋頭苦讀的書呆子們一改往日之文雅舉止,無論打過架與否,無論是翰林還是堂官,也無論年齡大小,官位高低,紛紛赤膊上陣。
要知道,明代的官服並不是打架的專用服裝,為顯示官員的地位,他們的外袍比較寬大,有時走起路來還要提起下擺,免得踩到摔跤。而且這些大人們上朝還戴著烏紗帽,就這麼一幅裝束,怎麼能打架?
此時此刻也顧不得了,大人們壓抑不住心中的憤怒,丟掉帽子,卷起官服,紛紛上前痛毆馬順,還有個別人打得興起,甚至卷袖赤膊上陣。
往日不可一世的馬順此刻只剩下了求饒的份,但沒有人理會他,因為所有的人都記得,這個人是王振的幫兇,他曾經逼死了劉球,逼死了很多被關入詔獄的大臣。
他罪有應得。
不一會,群臣們停止了打鬥,因為馬順已經被打死。
但事情不能就這樣完結,這些殺紅了眼的人把目光對準了坐在上面的朱祁鈺。
朱祁鈺目瞪口呆。
他看著王衝了出來,看著王抓住了馬順的頭發,看著王嘴咬馬順,然後他看見群臣也衝了出來,一擁而上,把馬順團團圍住,拳打腳踢。
最後,他看見馬順被打死,就當著他的面。
所有的這些行為已經超出了他的理解範圍,那些文質彬彬的大臣們,一下子變成野獸,朝堂之上,皇帝最大,大臣唯唯諾諾,不發一言。這才是想象中的朝堂。
可是現在,滿地都是被丟的官帽、官服、腰帶,一群近乎瘋狂的人在進行毆鬥,太監們也早已躲到了一邊發抖,哀號聲、痛罵聲、還有拳頭落在人肉上發出的沉悶而可怕的聲音。
更讓他難以想象的是,不但那些年輕的官員們赤膊上陣,拳腳並用,連一些五六十歲的老臣也提著腰帶,顫顫悠悠地走過來對著馬順踩上一腳,中間還不乏一些尚書侍郎之類的高官。
這是幻覺?
這不可能是真的,這是朝廷,是皇帝與大臣們議事的地方,是大明帝國的中樞,但是現在,這裡變成了鬥毆場所,變成了擂台,變成了地獄。
如果是噩夢,就快點醒吧!


~~~~~~~~~~~~~~~~~~~~~~

噪音室長曰: 讀了這段, 一定能明白我開始講的停不下來. 寫的這麼精彩, 誰能中斷不看. 就 當年明月 所言, 他的橋段皆來自正史. 如其所言屬實, 最生氣的一定是明太祖朱元璋. 以前他是威風的當庭用馬鞭抽死大臣 (對照組: 朱亮祖). 現在他的子孫竟然讓這些混蛋當庭造反!

故事還沒完. 改朝換代後, 這種圍毆事件竟然又上演一次! 事情發生在張聰幫新皇帝明世宗朱厚聰扳倒眾臣, 強將生父(他是外面迎來的繼承人, 前任皇帝無後) 稱號加上”皇” 字後:

~~~~~~~~~~~~~~~~~~~~~~

在楊慎看來,張璁不過是個無恥小人,趕走了他的父親,冒犯了自己的權威,對于這樣的人,一定要徹底消滅!
但按照目前的形勢,要公開辯論,恐怕很難駁倒對方,那該怎麼辦呢?
楊慎不愧是高幹子弟,略一思索,就想出了一個絕妙的主意--找人打死張璁。
文鬥不行就改武鬥,這種黑社會常用的手段竟然是楊慎的第一選擇,真不知道他這些年讀的都是些什麼書。
其實以楊慎的身份,要打死張璁這樣的小官並不難,找幾個打手埋伏起來,趁著夜深人靜之時一頓猛揍,張璁想不死都很難。到時候報個搶劫案件,最後總結一下當前治安形勢,提醒大家以後注意夜間安全,可謂神不知鬼不覺。
可是楊慎估計是當太子黨的時間太長了,誰都不放在眼裡,竟然幹出了更加聳人聽聞的事情。他不但打算幹掉張璁,還選擇了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行兇地點--皇宮。
他要在皇帝的眼皮底下,文武百官面前,當眾打死張璁!
當然了,大明還是有法律的,打死人是要償命的,楊慎並不是沒有腦子的,他選擇的那個行兇地點是一個特殊的地方,在這裡打死人是不用負責任的。
而這個天王老子也沒法管的合法殺人地域叫做左順門。
左順門之所以能夠得到死刑豁免權,那還是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的。因為在七十多年前,這裡曾經打死過三個人,而且所有行兇者全部無罪釋放。
這就是正統年間的左順門事件,王振的三個同黨在左順門附近被大臣們一頓海扁,全都做了孤魂野鬼。按說打死了也就打死了,可卻出了個副作用,此後這個地方就成了一些人心目中的聖地,每逢朝中出了個把小人,就有人到這裡來拜,來罵,也沒人去管。
久而久之,這裡就成了打死奸邪小人的指定地點,最後甚至發展到刑部官員也默認了此地的特殊意義,表示如果在這裡打死人,可以按照前例不予追究。
換句話說,這就是個打死人不賠命的地方。
高幹子弟楊慎選擇這個地方,可謂用心歹毒,這麼一來,張璁死後也只能做個糊塗鬼,連個伸冤的地方都找不到。
楊慎的主意得到了眾人贊成,于是一個合法殺人的犯罪計劃就這樣定下來了。楊慎理所當然地成為了集團頭目。
楊頭目的計劃其實很簡單,就是大家埋伏在左順門附近,等到張璁走到地方,大家一擁而出,亂拳將他打死,然後各自跑回家。


~~~~~~~~~~~~~~~~~~~~

沒錯, 這個楊慎就是臨江仙的作者, 同一個楊慎. 真懷疑他詞牌是怎麼寫出來的.

 

更多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 一. 于老大, 你也在外面耶!

howardch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ming.jpg 總覺得歷史要寫的端正, 小打小鬧 (借用作者的慣用語. 不相信吧, 這種極其通俗的字眼竟然會出現在歷史書中…) 的文風襯托不出歷史的宏偉. “明朝那些事兒” 真讓我開了眼界. 作者 當年明月 用年輕一代的網路白話文寫歷史, 卻不減歷史的精彩. 在他筆下, 朱元璋, 陳有諒, 朱隸, 這些熟悉的明朝人物, 好像換了套新披風, 重新而且更生動的躍於紙上.

翻開全書的第一頁, 作者從明太祖朱元璋講起:

~~~~~~~~~~~~~~~

我們從一份檔案開始
姓名:朱元璋
別名(外號):朱重八、朱國瑞
性別:男
民族:漢
血型:?
學歷:無文憑,秀才舉人進士統統的不是,後曾自學過。
職業:皇帝
家庭出身:(至少三代)貧農
生卒:1328-1398
最喜歡的顏色:黃色(這個好像沒得選)
社會關系:
父親:朱五四農民
母親:陳氏農民(不好意思,史書中好像沒有她的名字。)
座右銘:你的就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
主要經歷:
1328年--1344年放牛
1344年--1347年做和尚,主要工作是出去討飯(這個。。。)
1347 年--1352年做和尚主要工作是撞鐘
1352年--1368年造反(這個猛)
1368年--1398年主要工作是做皇帝


~~~~~~~~~~~~~~~~~

剛讀完 “萬歷十五年”, 稍微對明史產生興趣的我, 看到這個開場差點讓我摔書不讀了. 對比“萬歷十五年” 的嚴謹圓融, 當年明月還真是隨興. 還好當時在飛機上, 不看這個就只剩飛機雜誌能看. 沒想到, 越讀越停不下來. “明朝那些事兒” 一套七集, 我看了兩集就忍不住上來發表書評… 沒辦法, 故事寫的太精采了!

下面舉一段例子, 秀給各位看看 當年明月 的說故事能力.  事件發生在土木堡之變後,  瓦強人也先挾持明英宗,  直驅北京城時, 兵部尚書于謙主持的守城軍議中:

~~~~~~~~~~~~~~~~~

石亨發言認為,在目前的局勢下,敵軍的實力要強于明軍,要想退敵,最好的方法就是堅壁清野,等待敵軍疲憊,自然就會退軍了。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因為也先的士兵並不是機器人,他們也要吃飯,只要堅守城池,等到他們吃光了所有的糧食,自然是要走人的。
石亨深通兵法,他的這個提議也是行得通的。 
按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石亨的提議應該是會獲得通過的。但這次,即使贊成的人再多也沒有用,因為這個反對的人手中掌握著否決權。
此人正是于謙。
于謙是兵部尚書,也是會議召集人,在這個會議上雖然誰都可以說話,但只有他說了才算數。
他站起來,說出了自己的觀點:
“也先率大軍前來,氣燄已經十分囂張,如果堅守不出,只會長他們的氣燄,我大明開國至今已近百年,昔日高皇帝布衣出身,尚可縱橫天下,橫掃暴元,我輩豈懼小小瓦剌!”
他環顧週圍眾人,停頓了一下,厲聲下達了他的第一道命令:
“大軍全部開出九門之外,列陣迎敵!”
眾臣鴉雀無聲。
確實也不用說話了,反正我們說了也不算,你看著辦就是了。
于謙接著下達了他的第二條命令:
“錦衣衛巡查城內,但凡查到有盔甲軍士不出城作戰者,格殺勿論!”
此言一出,舉座皆驚,文臣們萬萬想不到,平日看上去溫文爾雅的于謙竟然如此強悍,軍令之嚴厲,前所未聞,甚至連戰場殺慣了人的石亨也感到心驚。
還沒等他們喘過氣來,于謙那沉穩又富含威嚴的聲音再次響起:
“九門為京城門戶,現分派諸將守護,如有丟失者,立斬!”
“安定門,陶瑾!”
“東直門,劉安!”
“朝陽門,朱瑛!”
“西直門,劉聚!”
“鎮陽門,李端!”
“崇文門,劉得新!”
“宣武門,楊節!”
“阜成門,顧興祖!”
他停了下來。
這不是一個尋常的停頓,因為所有的人都知道,還有一個門他沒有說,這個門就是德勝門。
德勝門是最為重要的門戶,因為它在北京的北面,且正面對著也先的大軍。一旦開戰,這裡必然是最為激烈的戰場。
這裡實在不是個好去處啊。
眾人並沒有等待多久,因為于謙很快就說出了鎮守者:
“德勝門,于謙!”


~~~~~~~~~~~~~~~~~~~~~~~

噪音室長曰: 看到這裏, 不禁為大明帝國的未來抽了把冷汗. 于老大你真是勇氣可嘉. 但勇氣不等於實力. 看看前面惹禍的大太監王振, 他也很有勇氣啊. 帶著幾十萬精兵, 搞個御駕親征, 結果還不是在土木堡把幾十萬大軍 + 皇帝都給搞丟了. 算帶兵的經驗值, 于老大你和王振是同等級的 “零” 耶. 這麼重要的德勝門, 你守的住嗎?

~~~~~~~~~~~~~~~~~~~~~~~
 
他用堅定的眼光看著每一個人,這種眼光也告訴了眾人,他沒有開玩笑。
文武大臣們又一次吃驚了,可讓他們更吃驚的還在後面,因為于謙馬上要頒布的是一道他們聞所未聞的軍令。
“凡守城將士,必英勇殺敵,戰端一開,即為死戰之時!”
“臨陣,將不顧軍先退者,立斬!”
“臨陣,軍不顧將先退者,後隊斬前隊!”
“敢違軍令者,格殺勿論!”
這就是明代歷史上著名的軍戰連坐法,此後的明代名將大都曾採用過這一方法。
聽到這殺氣騰騰的語言,眾人仿佛不認識這個正在說話的于謙了,就在一個月前,他還是一個從未指揮過戰爭的書生,還是儒雅的文官,是一個言談溫和,臉上始終保持著沉著鎮定的表情的人。
此刻的于謙依然沉著鎮定,卻似乎變了一個人,他已經成為了一位意志堅定,果斷嚴厲的戰場指揮官。
在殘酷的戰場上,弱者是無法生存下去的,只有最為堅強、剛毅的強者才能活下來,並獲取最後的勝利。
于謙就是這樣的強者。


~~~~~~~~~~~~~~~~~~~~~~~

噪音室長曰: 強者? 這只是讀書人發揮 “死左右, 不死本家” 的天性, 剛剛好而已. 自古連坐法最多只會生效到二把手. 極少有人膽砍落跑的大當家. 于老大你看見戰況不妙, 退回城中, 沒人敢拿你怎樣. 苦只是苦小兵…

~~~~~~~~~~~~~~~~~~~~

看起來會議要談的問題已經談完了,似乎也該散會了,正當眾人慶幸從于謙那令人窒息的軍令中解脫出來的時候,于謙下達了他的最後一道命令。 
于謙把手指向了兵部侍郎吳寧,下達了他的最後一道命令:
“大軍開戰之日,眾將率軍出城之後,立即關閉九門,有敢擅自放入城者立斬!”

~~~~~~~~~~~~~~~~~~~~

噪音室長曰: 看到這一段, 我只覺氣血上衝. 什麼 ”男兒當自強”, “人生苦短需活的璀璨” 這些亂七八糟的念頭一股腦都湧了上來. (當時是半夜, 飛機上大多數人都熄了燈. 我的表情一定很嚇人: 昏暗的小黃燈下, 一個平頭亞洲人, 突然間漲紅了臉, 不知情的鄰居一定以為我血壓爆表, 心臟病發…)


(注意, 下面這句話無半分嘲弄意思… 它代表了我對于謙, 和把故事層層鋪陳至此的當年明月, 無限的敬意.)


于老大, 您老犯傻了嗎? 你也在外面耶!


更多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 二. 行路不由左順門

howardch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