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pyrrhus.jpg

長槍方陣與羅馬軍團的初遇

西元前 290 年, 羅馬人終結了長達 50 年的薩模奈 (Samnite) 戰爭. 薩模奈人是義大利中部與羅馬旗鼓相當的部落. 徹底打敗薩模奈人, 代表著其他小城市的歸服. 當羅馬實現對半島中部的完全控制, 這下輪到半島南部的希臘人屯墾區開始緊張. 這些屯墾區, 在最大的城市 Taranto 的帶領下, 不但結成了反羅馬同盟, 還派使著回希臘求救.

 

這時的希臘, 離亞歷山大大帝完成了史無前例的跨洲東征不久, 可謂文昌武盛, 完全沒把義大利半島上的 "野蠻" 羅馬人放在眼裏. 應訊前來救援的Epirus 國國主 Pyrrhus, 是希臘眾城邦中赫赫有名的軍事家. 他雖貴為亞歷山大大帝親屬, 從小卻經歷磨難, 養成耐打擅打愛打的個性. 他寫的兵書 (現已失傳), 據說對伽太基 (Carthage) 日後名將漢尼拔 (Hannibal), 有極其深遠的影響. 當然, 派兵援馳也不完全是為了救同胞, Pyrrhus 更想趁機將領地擴張到義大利半島, 封兒子做義大利王.

 

帶著上萬大軍, 與 20 隻借來的, 羅馬人從未見過的象兵, Pyrrhus 於西元前 280 年, 浩浩蕩蕩的登上了義大利半島. 加上從屯墾區沿路搜刮的民兵, 當Phyrrhus 在半島南端 Heraclea 第一次碰上羅馬軍團時, 手上已囤積了兩萬兵眾. 這場戰役最值得一提的, 是希臘長槍方陣 (Phalanx) 與羅馬古軍團 (Legion) 的初次交鋒. 希臘長槍方陣陣如其名, 是一群拿著長茅的士兵, 緊密排列出的刺蝟烏龜陣. 戰場上, 希臘長槍方陣要求士兵切實協同, 不求速度, 但求整齊前進. 這個陣勢優點是能製造瞬間最大打擊, 給陣前敵人千槍萬刺的效果. 當初亞歷山大大帝東征, 就證明了這個陣型的好用. 缺點, 則是不夠靈活. 加上普通士兵沒帶刀劍類短兵器, 如果陣法被衝散, 希臘士兵面對近身肉搏的挑戰, 不好應付.

pyrrhus_phalanx.jpg

 

相反的, 羅馬軍團 (Legion) 布陣首重靈活. 標準的陣法前後四條線. 第一線輕步兵 (Velites), 手持特製重標槍, 遇敵時上前, 奮力一擲, 便退至陣後整補, 成為預備隊. 重標槍旋轉快速落下時, 重力能集中於槍頭, 能貫穿盾牌. 第二線是初上戰場, 沒經驗但血氣方剛的青年軍 (Hastati). 青年軍排在前鋒, 可收初生之犢, 消耗敵人體力, 減少主力部隊損失之效. 第三線是骨幹成年軍 (Principes). 羅馬士兵上戰場, 裝備是要自理的. 成年軍年齡較長, 參與過較多戰役, 拿過戰利品, 有全套的盔甲武器, 是攻敵的主力. 第四線是後備隊壯年軍 (Triarii). 壯年軍裝備最好, 平時守護輜重, 需要時投入戰場, 前進時維持類似希臘長槍方陣型. 正與成年軍糾結的敵軍, 看到裝備精良, 殺氣騰騰的壯年軍衝向自己, 通常是士氣暴跌, 退為上策. 如此四波攻擊, 各有各的作用. 而且兵分四線, 每線保持間距縱深, 指揮官可以分批將兵力派至需要處.

pyrrhus_legion.jpg

 

奔跑吧, 巨獸

遠遠望著羅馬軍團的四線佈陣, Pyrrhus 心裏著實一驚. 眼前訓練有素的軍隊, 可不是屯墾區所言, 有勇無謀的野蠻人. 開戰了, 希臘長槍方陣的第一波刺擊, 有如平地一聲雷, 震撼了羅馬青年軍, 但補上的成年軍, 成功的與希臘人打了個旗鼓相當. 希臘長槍方陣就像一根硬鐵棍, 不斷的刺向有如軟繩般的羅馬陣線. 刺擊時, 軟繩後退; 力道緩了, 軟繩彈回. 如此來來回回七次, 鐵棍刺不穿軟繩, 軟繩也扭不斷鐵棍, 希臘長槍方陣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羅馬人甚至斬殺了身穿 Pyrrhus 盔甲的影武者, 羅馬軍團的歡呼聲, 伴隨著大王被殺的耳語, 迅速的傳遍了整個戰場, 有勞 Pyrrhus 脫下頭盔, 親自躍馬前線, 證明真身未死, 才挽回希臘軍快速下降的士氣.

pyrrhus_battle_of_heraclea_1.jpg

 

不只 Pyrrhus 注意到士氣的消長, 羅馬指揮官也發現了這微妙的變化. 於是他毅然決然的將手下少許騎兵隊, 投入戰場, 打擊希臘長槍方陣的弱點: 側翼, 希望能擴大戰果. 沒想到此舉引出了Pyrrhus 的秘密武器象兵隊. 從戰爭的開始, Pyrrhus 便把 20 隻大象好好的藏在陣後. 此時猛然派出, 乘著驚天裂地的奔跑之勢, 像雪崩一般的落在羅馬騎兵隊側翼. 就算馬上的士兵想抵抗, 沒見過大象的馬早就被嚇的驚慌失措, 往後逃跑. 不幸的是, 驚嚇過度的馬匹為了逃命, 硬是衝破了羅馬的陣線. Pyrrhus 見機不可失, 也將希臘的騎兵投入缺口, 此舉引起的骨牌效應, 決定了羅馬軍此戰落敗的結局.

pyrrhus_battle_of_heracle_2.jpg

 

奔跑吧, 巨獸 II

打贏了第一戰, Pyrrhus 志得意滿的揮軍直指羅馬城. 可是這 500 公里長征, 越走 Pyrrhus 越覺不安. 首先, Heraclea 一戰的羅馬俘虜, 竟然沒人願意投降. 對於一向仰賴花錢雇傭兵的希臘人而言, 實在不了解兵士願意為土地拋頭顱, 灑熱血. 再者, 行前認為義大利中部剛被羅馬征服的城邦們, 會不戰而降, 夾道歡迎, 慶祝被解放的景像不在. 相反的, 這些城邦們各個關門緊守, 需要用兵力圍城才能攻下. 更嚴重的是, 剛被打敗的羅馬軍團, 竟然快速的補滿兵力, 如影隨形的尾隨在後. 當 Pyrrhus 領軍走到離羅馬城 50 公里遠, 得知羅馬又派了一軍迎面而來, 對希臘軍形成夾擊之勢, 他只有放棄攻打羅馬城, 一戰征服義大利的希望, 掉頭回南方的希臘屯墾區.

pyrrhus_march_to_rome.jpg

 

這時的兩個羅馬軍團, 加起來已有 7 萬人之眾. 與 Pyrrhus 沿路搜刮, 加上屯墾區支援的 7 萬雄兵, 不相上下. 基於上一戰敗給 20 隻象兵的經驗, 羅馬人將戰車隊 (Chariots) 配備了加長型長茅, 希望能從遠距離刺死大象. 有了對應武器, 羅馬軍團於是開始追擊. 他們的目標可不只是解羅馬城圍城之急, 他們還想把入侵者殲滅, 揚名立威, 鞏固剛成立的中義大利半島拉丁聯盟. 兩軍你追我趕, 終於在接近義大利半島南區的 Asculum 相遇. Asculum 位於低窪沼澤區, 泥濘的地形會減緩大象的奔跑, 對羅馬有利. 但是羅馬戰車在這地形上, 顛簸過大, 可說是完全無用武之處.

pyrrhus_elepants.jpg

 

第一天的戰事, 在羅馬軍團渡河後展開. 少了象兵的支援, 希臘長槍方陣又與羅馬軍團打成平手, 不分勝負. 不過在戰爭進行中,  Prrhus 注意到離戰場不遠處的小丘陵, 地勢凸起, 適合做象兵隊的前進基地. 於是他下令當晚希臘兵和衣而睡, 手不離武器, 定要在第二天清早搶先羅馬軍一步, 佔領小丘陵與其它有利據點. 第二天羅馬軍團渡河後, 發現有利位置不保. 不過, 就像羅馬人往後一再證明的, 情勢對其越不利, 越能激發他們勇猛的戰鬥力. 第二天的戰事, 從早打到晚, 鐵了心的羅馬士兵像發瘋一般, 不顧犧牲, 一波接著一波的湧向希臘長槍方陣. 俗語說的好, 不要命的敵人最難打. 幾番衝撞下, 希臘陣線終於出現鬆動的跡象, 全靠 Pyrrhus 親臨前線, 激勵士氣, 希臘陣線才不至於崩潰. 可是, Pyrrhus 不會分身術, 對層出不窮的危機無法一一應付, 只好再次丟出殺手鐧, 象兵隊.    

pyrrhus_battle_of_asculum.jpg

 

從前進基地出發的象兵隊, 不必經過低窪沼澤區, 不但能保持陣形, 還可快速地到達標的: 羅馬騎兵隊. 此時的騎兵隊, 正在待機, 虎視眈眈的準備衝入希臘陣線越來越大的缺口. 就像前一場Heraclea 戰役一般, 羅馬騎兵隊的馬匹, 被大象嚇的四處奔竄, 擾亂了羅馬的陣線. Pyrrhus 見機不可失, 趕緊重新整治希臘軍, 然後發起全軍衝鋒的指令. 無影無形的士氣, 真的很奇妙, 是能決定勝負的關鍵. 前一刻還在危危欲墜的希臘軍, 現在卻士氣大振, 一股作氣將羅馬人趕到河的對岸, 又迎來一次大勝.  關於此戰兩造的傷亡人數, 歷史上眾說紛紜. 但可以肯定的是, 希臘雖然贏了戰役, 損失卻一樣慘重. 尤其是死去不少從本土帶來的精兵, 更讓希臘軍元氣大傷. Pyrrhus 為此留下一句名言: 再多幾個這般的勝利, 我軍必將覆亡. 這也是日後西方諺語: Pyrrhus Victory 的由來.

pyrrhus_victory.jpg

 

來去如風

Pyrrhus 至此打了兩場勝仗, 可是沒做到行前信誓旦旦, 長征必下羅馬城的保證, 讓南部屯墾區的領袖們開始心生疑竇, 加上 Pyrrhus 在屯墾區大舉徵兵, 與屯墾區領袖間的關係已不如剛登陸時和睦. 而且, Pyrrhus 想藉政治手段, 聯合北非霸主伽太基打擊羅馬的企圖, 也正式宣告失敗. 伽太基人把希臘視為其地中海霸權更大的威脅, 反而跟羅馬簽訂了和約. 在這不友善的氣份下, Pyrrhus 接到西西里島貴族送來的密函. 原來自老島主去世後, 子嗣爭位, 引來伽太基國大舉入侵. 西西里島貴族們寧願將國王之位讓給同文同種的希臘人 Pyrrhus, 也不願被伽太基國征服. 權衡利害關係後, Pyrrhus 決定暫停攻打羅馬, 轉進西西里島. 於是, 緊鑼密鼓準備防務中的羅馬人, 突然發現四處不見希臘軍蹤影.

pyrrhus_sicili_lilybaeum.jpg

 

西西里島上的伽太基陸軍, 可沒有羅馬軍團的能耐. Pyrrhus 一登上西西里島, 就解了島上政治中心, 雪城之圍. 再來, 更以疾風勁草之勢, 迅速收回失土, 一路把伽太基人趕到島嶼西邊剩下唯一的據點, Lilybaeum 城內. Lilybaeum 城建築在 Lilibeo 角, 三面環海, 唯一與西西里島相連的陸地上, 聳立著數層高聳的城牆, 完全將Lilybaeum 城保護在內. 城裏的深水良港, 承平時是西西里島西岸的商業中心, 戰時確保糧草補給能從水路進城. 自建城後, 一直都是易守難攻的據點. 經過兩個月, 幾次不成功的圍城後, Pyrrhus 終於領悟到不切斷 Lilybaeum 城的水上補給線, 是永遠沒機會打下城池的. 於是, 他開始對西西里島本地的居民強徵民工與錢財, 建設海軍. 這一舉動搞的全島人民怨聲載道, 不時有小規模的武裝起義反抗.

Pyrrhus_assaults_Lilybaeum.jpg

 

眼看著西西里島的情勢漸漸失去掌控, Pyrrhus 決定轉進義大利半島, 再做最後一次的努力. 回到半島上, 與羅馬交手了數回後, Pyrrhus 發現敵人早已做好萬全的準備 - 羅馬人甚至積聚了更多的士兵, 佔有數量上的優勢. Pyrrhus 一時三刻是沒辦法解決羅馬的. 加上希臘本土情勢有變, 前任馬其頓 (Macedonian) 國主讓給他的王位, 竟因 Pyrrhus 久不在國內, 被權臣篡奪. Pyrrhus 只得帶兵回國平亂. 據說, Pyrrhus 上船時, 半忌妒, 半憐憫的望了西西里島一眼, 說了一句預言: 看看這個我為羅馬與伽太基留下的大好戰場啊... Pyrrhus 繞了一圈, 損兵折將, 一事無成. 不過這最後的預言, 倒是滿精準的.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餵兒子歷史故事
    全站熱搜

    howardch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