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g.jpg 總覺得歷史要寫的端正, 小打小鬧 (借用作者的慣用語. 不相信吧, 這種極其通俗的字眼竟然會出現在歷史書中…) 的文風襯托不出歷史的宏偉. “明朝那些事兒” 真讓我開了眼界. 作者 當年明月 用年輕一代的網路白話文寫歷史, 卻不減歷史的精彩. 在他筆下, 朱元璋, 陳有諒, 朱隸, 這些熟悉的明朝人物, 好像換了套新披風, 重新而且更生動的躍於紙上.

翻開全書的第一頁, 作者從明太祖朱元璋講起:

~~~~~~~~~~~~~~~

我們從一份檔案開始
姓名:朱元璋
別名(外號):朱重八、朱國瑞
性別:男
民族:漢
血型:?
學歷:無文憑,秀才舉人進士統統的不是,後曾自學過。
職業:皇帝
家庭出身:(至少三代)貧農
生卒:1328-1398
最喜歡的顏色:黃色(這個好像沒得選)
社會關系:
父親:朱五四農民
母親:陳氏農民(不好意思,史書中好像沒有她的名字。)
座右銘:你的就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
主要經歷:
1328年--1344年放牛
1344年--1347年做和尚,主要工作是出去討飯(這個。。。)
1347 年--1352年做和尚主要工作是撞鐘
1352年--1368年造反(這個猛)
1368年--1398年主要工作是做皇帝


~~~~~~~~~~~~~~~~~

剛讀完 “萬歷十五年”, 稍微對明史產生興趣的我, 看到這個開場差點讓我摔書不讀了. 對比“萬歷十五年” 的嚴謹圓融, 當年明月還真是隨興. 還好當時在飛機上, 不看這個就只剩飛機雜誌能看. 沒想到, 越讀越停不下來. “明朝那些事兒” 一套七集, 我看了兩集就忍不住上來發表書評… 沒辦法, 故事寫的太精采了!

下面舉一段例子, 秀給各位看看 當年明月 的說故事能力.  事件發生在土木堡之變後,  瓦強人也先挾持明英宗,  直驅北京城時, 兵部尚書于謙主持的守城軍議中:

~~~~~~~~~~~~~~~~~

石亨發言認為,在目前的局勢下,敵軍的實力要強于明軍,要想退敵,最好的方法就是堅壁清野,等待敵軍疲憊,自然就會退軍了。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因為也先的士兵並不是機器人,他們也要吃飯,只要堅守城池,等到他們吃光了所有的糧食,自然是要走人的。
石亨深通兵法,他的這個提議也是行得通的。 
按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石亨的提議應該是會獲得通過的。但這次,即使贊成的人再多也沒有用,因為這個反對的人手中掌握著否決權。
此人正是于謙。
于謙是兵部尚書,也是會議召集人,在這個會議上雖然誰都可以說話,但只有他說了才算數。
他站起來,說出了自己的觀點:
“也先率大軍前來,氣燄已經十分囂張,如果堅守不出,只會長他們的氣燄,我大明開國至今已近百年,昔日高皇帝布衣出身,尚可縱橫天下,橫掃暴元,我輩豈懼小小瓦剌!”
他環顧週圍眾人,停頓了一下,厲聲下達了他的第一道命令:
“大軍全部開出九門之外,列陣迎敵!”
眾臣鴉雀無聲。
確實也不用說話了,反正我們說了也不算,你看著辦就是了。
于謙接著下達了他的第二條命令:
“錦衣衛巡查城內,但凡查到有盔甲軍士不出城作戰者,格殺勿論!”
此言一出,舉座皆驚,文臣們萬萬想不到,平日看上去溫文爾雅的于謙竟然如此強悍,軍令之嚴厲,前所未聞,甚至連戰場殺慣了人的石亨也感到心驚。
還沒等他們喘過氣來,于謙那沉穩又富含威嚴的聲音再次響起:
“九門為京城門戶,現分派諸將守護,如有丟失者,立斬!”
“安定門,陶瑾!”
“東直門,劉安!”
“朝陽門,朱瑛!”
“西直門,劉聚!”
“鎮陽門,李端!”
“崇文門,劉得新!”
“宣武門,楊節!”
“阜成門,顧興祖!”
他停了下來。
這不是一個尋常的停頓,因為所有的人都知道,還有一個門他沒有說,這個門就是德勝門。
德勝門是最為重要的門戶,因為它在北京的北面,且正面對著也先的大軍。一旦開戰,這裡必然是最為激烈的戰場。
這裡實在不是個好去處啊。
眾人並沒有等待多久,因為于謙很快就說出了鎮守者:
“德勝門,于謙!”


~~~~~~~~~~~~~~~~~~~~~~~

噪音室長曰: 看到這裏, 不禁為大明帝國的未來抽了把冷汗. 于老大你真是勇氣可嘉. 但勇氣不等於實力. 看看前面惹禍的大太監王振, 他也很有勇氣啊. 帶著幾十萬精兵, 搞個御駕親征, 結果還不是在土木堡把幾十萬大軍 + 皇帝都給搞丟了. 算帶兵的經驗值, 于老大你和王振是同等級的 “零” 耶. 這麼重要的德勝門, 你守的住嗎?

~~~~~~~~~~~~~~~~~~~~~~~
 
他用堅定的眼光看著每一個人,這種眼光也告訴了眾人,他沒有開玩笑。
文武大臣們又一次吃驚了,可讓他們更吃驚的還在後面,因為于謙馬上要頒布的是一道他們聞所未聞的軍令。
“凡守城將士,必英勇殺敵,戰端一開,即為死戰之時!”
“臨陣,將不顧軍先退者,立斬!”
“臨陣,軍不顧將先退者,後隊斬前隊!”
“敢違軍令者,格殺勿論!”
這就是明代歷史上著名的軍戰連坐法,此後的明代名將大都曾採用過這一方法。
聽到這殺氣騰騰的語言,眾人仿佛不認識這個正在說話的于謙了,就在一個月前,他還是一個從未指揮過戰爭的書生,還是儒雅的文官,是一個言談溫和,臉上始終保持著沉著鎮定的表情的人。
此刻的于謙依然沉著鎮定,卻似乎變了一個人,他已經成為了一位意志堅定,果斷嚴厲的戰場指揮官。
在殘酷的戰場上,弱者是無法生存下去的,只有最為堅強、剛毅的強者才能活下來,並獲取最後的勝利。
于謙就是這樣的強者。


~~~~~~~~~~~~~~~~~~~~~~~

噪音室長曰: 強者? 這只是讀書人發揮 “死左右, 不死本家” 的天性, 剛剛好而已. 自古連坐法最多只會生效到二把手. 極少有人膽砍落跑的大當家. 于老大你看見戰況不妙, 退回城中, 沒人敢拿你怎樣. 苦只是苦小兵…

~~~~~~~~~~~~~~~~~~~~

看起來會議要談的問題已經談完了,似乎也該散會了,正當眾人慶幸從于謙那令人窒息的軍令中解脫出來的時候,于謙下達了他的最後一道命令。 
于謙把手指向了兵部侍郎吳寧,下達了他的最後一道命令:
“大軍開戰之日,眾將率軍出城之後,立即關閉九門,有敢擅自放入城者立斬!”

~~~~~~~~~~~~~~~~~~~~

噪音室長曰: 看到這一段, 我只覺氣血上衝. 什麼 ”男兒當自強”, “人生苦短需活的璀璨” 這些亂七八糟的念頭一股腦都湧了上來. (當時是半夜, 飛機上大多數人都熄了燈. 我的表情一定很嚇人: 昏暗的小黃燈下, 一個平頭亞洲人, 突然間漲紅了臉, 不知情的鄰居一定以為我血壓爆表, 心臟病發…)


(注意, 下面這句話無半分嘲弄意思… 它代表了我對于謙, 和把故事層層鋪陳至此的當年明月, 無限的敬意.)


于老大, 您老犯傻了嗎? 你也在外面耶!


更多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 二. 行路不由左順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owardch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