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正在練 Gillock 的 Sarabande. 當初會挑這首學, 是被 1:25 的連音所吸引. 他對歌曲意境下過註解: 整首歌可分兩段. 前半段是歐洲中古領主對農民訓話時挖鼻孔, 台下農民們的竊竊私語. 1:25 的連音代表領主突然改用兩根手指挖, 聽眾一片譁然 - 由此可見這個連音在他心中的分量. 沒想到輪自己彈, 卻做不出 “一片譁然” 的效果.

以下是兒子還不滿意的彈奏, 1:25 處是連音.

他的俄國老師要求連音每個都要彈清楚, 節拍不能有快慢, 其他的就靠多練習. 我們也上 Youtube 點擊過無數的範例, 可真沒遇見 “看到重要人物當眾兩根手指挖鼻孔” 的震撼感. 兒子每彈 20 遍, 也許會碰到 1 次喜歡的. 可他不知怎麼辦到, 即使另外累積 20 遍練習, 也不能保證重現. 就這樣, 兒子陷在困境中,  直到遇見 “高人” 老師後, 才看到曙光.

“高人” 老師曾經提醒, 鋼琴作曲家寫到某個段落, 可能會 “招喚” 出某種樂器來製造效果, 這時就要想辦法用手指在鋼琴上彈出這種樂器的感覺. 他說, Sarabande 的六連音是要體現豎琴一氣喝成的撥弦的效果. 以下是三點秘訣:

豎琴的撥弦往往第一個音音質最沉穩, 能貫穿到後面的音色裏. 可是鋼琴上的六連音起始於無力的左手小拇指, 要彈出厚重的音色, 對沒練過的小朋友是大挑戰.

鋼琴上的六連音是依左手三指, 右手三指來分配. “一氣喝成” 的最大挑戰在於左手與右手的連結. 對沒練過的小朋友, 左手第三指彈完後前傾再上提的延遲動作異常重要, 務必要練成左手第三指還沒做完動作, 離開琴鍵前, 右手第一指就要確實落下發聲.

豎琴是弦樂器, 撥弦後的迴盪感不同於管樂器相對平直的尾音. 所以右手的第二和第三指按法是要成 “勾” 狀, 再輔以手臂上提的動作, 就能做出迴盪感.

以下是 “高人” 老師的示範. 這個示範是在電子鋼琴上做的, 可能沒這麼清亮, 但兒子也同意這就是他要的感覺. 雖然還彈不出來, 現在至少有個練習的方向.

 

“高人” 老師是中國人. 對他的比喻, 一輩子受中國文化薰陶的我是特別的能理解. 西方人的教法, 可能會很科學的分析六個手指的力道, 落下的時機, 手指接觸琴鍵的角度. 中國人教技術, 常先打比方. 最好的例子是中國武術. 一提 “螳螂拳”, “少林蛇形拳”, 既使不知招法, 拳師特殊的立姿也能在腦中湧現. 看過一篇文章, 提到中國想完成現代化, 必先揚棄 “打比方”, 一切以科學方法, 以數字敘事. 但這個 “豎琴一氣喝成撥弦” 的比喻, 在我看來, 對建立大圖像, 大綱領, 是非常的有用.

就是不知小 ABC 的理解度為何了…

前往: 拜師高人學琴記 2 - 誇張再誇張

arrow
arrow

    howardch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