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undefined幾個月前讀完易中天成名前的大作 - 費城風雲: 美國憲法的誕生和我們的反思. 當下就想發文分享, 卻遲遲無法下筆. 為什麼? 前幾個月, 台灣正上演年金改革大戲, 對照書中 "蠻荒大陸上鄉巴佬" 的聚會,  更覺歷史有如明鏡, 映射人間光怪陸離. 但我乃公教人員子女, 是被貼上反改革標籤的既得利益分子, 實在不想被現實影響了對書的看法 - 反之亦然, 被書引導了對時事的見地. 這樣一沉澱, 心得便遲到幾個月.

本書的主軸 - 或是說美國立憲過程的主軸, 是大小邦保護自身利益的原則. 大邦繳稅多, 自然希望聲音大; 小邦不願凡事按人頭數表決, 自然想盡辦法逃避直接民主. 開會過程你虞我詐, 拉幫結派, 威脅利誘, 配上作者高超的說故事能力, 精彩程度不遜於戰場上的真槍實彈. 還好與會者都有排除萬難建立聯邦政府的決心, 加上節外生枝的黑奴投票權問題, 逼使北方大小邦選擇妥協, 終於完成支撐美國數百年強盛, 多少國家能人 (包括孫文) 揣摩效法的寶典.

用易中天的話來註解美國立憲過程中的妥協: "現在看來, 事情可能好就好在這些領袖們當時都沒有甚麼宏偉理想和絕對主張. 理想是有的, 但不宏偉; 主張也是有的, 但不絕對. 不宏偉, 就能務實; 不絕對, 就好商量.《聯邦憲法》就是「有話好好說」商量出來的結果. 能夠商量也有一個前提, 就是大家都不指望完美. 這些簡單, 樸素, 實在的人都明白; 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情, 也沒有十全十美的方案. 能做到最不壞, 就是最好." 也許這種務實解決問題的妥協, 才是民主的精隨.

回頭看台灣年改, 這種影響一大群人利益的政策, 有沒有經過務實的妥協過程? 答案是極其明顯的. 主事者從最開始就抱定回立法院硬裁的決心, 不只沒做到務實的妥協, 連尋求第三條解決問題之道, 摸石子過河的勇氣也沒有. 更甚者, 對信賴保護原則的拋棄, 是走捷徑, 將帶來無窮後患. 君不見有同等年金破產問題的美國老大哥, 提出的不外乎是多繳少領延後退, 這些在台灣被罵到臭頭的方法, 也沒敢動到已在履行退休 "契約" 的上個世代?

愛讀歷史人的感慨, 就是歷史會不斷重演. 盛世總不免其煩的上演徙木立信, 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橋段; 只有偏安不知明日何在的政權, 才會為走捷徑憑空生出的一筆錢財沾沾自喜.

 

arrow
arrow

    howardch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