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jpg會找傳記來讀, 是因為老婆在追范冰冰的連續劇. 看著看著, 越覺不對勁. 先是露胸盛唐裝被和諧, 接著武則天一個個人生重要機遇, 下的決定, 都是壞人所逼, 不得不為之. 當下決定放棄連續劇, 跳出來讀這本 "蒙曼說唐: 武則天". 說起作家蒙曼教授, 是大陸百家論壇中專說隋唐史的要角. 她厲害之處, 是能把錯綜複雜的歷史抽絲剝繭, 重新整理歸納, 然後用章回小說模式, 清晰又平穩的兜起來龍去脈. 順著她編寫的節奏讀歷史, 一點壓力都沒有, 甚至翻到頁尾, 還會很意外: 怎麼這麼大一本書, 就這樣被讀完了.

武則天的生平, 這裡就不多述. 想要認識武則天波瀾壯闊的一生, 想要知道她有什麼能耐當上中國唯一的女皇帝, 我強力推薦讀這本"蒙曼說唐: 武則天". 在海外不好買書, 可以去好讀網找. 以下僅列出三個蒙曼教授穿插的小故事.

 

故事一: 發生於武則天扳倒王皇后, 終於坐上正宮娘娘, 自己卻被告發行巫術時. 引號中是原文:

 

"上官儀這麼一說,唐高宗本來還沒有明確目標的心,一下子堅定起來了,立刻命令上官儀草擬廢后詔書。

這 件事情太嚴重了,天子無戲言啊,武則天這一次真是遇到了空前的災難。如果廢后詔書起草完成,經過宰相機構審議通過,那麼,武則天以後的功業也就無從談起 了,而且,她能否順利地活下去都很難說,王皇后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嗎?大難臨頭了,命懸一線的武則天有辦法化解這場危機嗎?

在這樣的關鍵 時刻,武則天的後宮情報網救了她的命。武則天最初建立的情報網範圍不大,僅僅是王皇后和蕭淑妃身邊的人;後來隨著武則天爭奪皇后大戰的升級,情報網的範圍 逐步擴大,在高宗身邊也沒少安排人手。因此,當唐高宗讓上官儀起草廢后詔書的時候,情報網馬上啟動了。按照《資治通鑑》的記載,「左右奔告於后」,皇帝身 邊的宮人以百米衝刺的速度跑到後宮,向武則天報警。面對突如其來的滅頂之災,武則天是怎麼表現的啊?這真是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她沒有猶豫一分一秒, 風風火火趕來面見唐高宗。面對氣勢洶洶、猶如從天而降的武皇后,本來就心虛的唐高宗嚇傻了。那上官儀可是著名的筆桿子,也算是下筆千言、倚馬可待。現在廢 后的詔書墨跡未乾,武則天已經領著人從天而降,真是神速啊。

武則天和唐高宗是十幾年的夫妻了,對唐高宗的性格武則天拿捏得非常準確。她知 道,唐高宗是一個多情而又懦弱的人。於是軟硬兼施,她先是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哭訴自己和唐高宗多年的感情,歷數自己為家庭做出的貢獻,然後再聲色俱厲地質問 唐高宗:我到底犯了什麼罪?經過她這麼一攪和,唐高宗連自己為什麼要廢掉她都不知道了,畢竟有深厚的夫妻之情,有諸多不忍。面對多年來依賴慣了的妻子,唐 高宗害怕了,他為了推卸責任,吐出了一句話:「我初無此心,皆上官儀教我。」"

 

這一段不是活靈活現的把武則天與唐高宗重現於紙上? 看到 "我初無此心, 皆上官儀教我", 我忍不住笑了.

 

故事二: 聽多了武則天的心狠手辣, 底下是她替臣子開脫的溫情面

 

" 她是最冷酷的,又是最溫情的。武則天為了權力,甚至不惜殺死親生兒女,對待反抗她的人更是從不心慈手軟。所以,清朝的趙翼說她是「千古未有之忍人」。但 是,同樣是武則天,對狄仁傑卻充滿溫情。她不讓狄仁傑下拜,說那樣會讓她都覺得自己渾身疼;狄仁傑有一次騎馬,帽子被風給吹下來了,她讓太子李顯去撿,說 千萬別折騰國老再去下馬。這樣的行為,就算是以愛護大臣著稱的唐太宗也望塵莫及。其實,不光是對狄仁傑,武則天對小人物也常常表現出這種人情味。

《資治通鑑》記載了一個小故事。武則天不是佛教徒嗎?為了表現好生的美德,她禁止老百姓宰殺牲畜,全國上下一起吃素,有些人就很不習慣,想方設法偷偷地 搞一點兒肉吃。有一次,一個叫張德的小官生了兒子,很高興,請同僚到家裡吃飯。偷偷殺了一隻羊款待客人。好長時間沒有吃到肉了,大夥吃得都特開心。可是, 有一個同僚不地道,吃的時候,他把一塊肉給揣到袖子裡,吃完之後,回家就寫了一個奏章,說張德這個人違反皇帝的禁令,私自宰羊吃肉,同時把這塊肉作為證物 交給武則天了。第二天上朝的時候,說完大事,武則天就問張德說:「聞卿生男,甚喜。」張德當然表示感謝。武則天接著就問了:「何從得肉?」張德一聽嚇壞 了,趕緊叩頭請罪。這時候武則天說了:「朕禁屠宰,吉凶不預。然卿自今召客,亦須擇人。」她說,我禁止宰殺牲畜那是在平時,如果誰家臨上喜事或者喪事我是 不禁止的,所以你不用害怕。但是,你以後選擇客人可千萬要慎重一點啊。說完之後,就拿出了他那個同僚的告狀信。這個告密者當時真恨不得找一個地洞鑽進 去。"

 

好個 "吉凶不預", 難怪經歷了早年的放任酷吏當道, 武則天能迅速累積狄仁傑, 張柬之這些名相在身邊.

 

故事三: 武則天晚年推廣詩文, 以下是著名的 "奪錦袍" 事件:

 

" 武則天富有文藝才華,她非常熱衷於各種文化活動,賽詩、書法等,不一而足。特別到了晚年,她更是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獎賞文化活動中。傳說武則天遊龍門, 就是現在洛陽旁邊的龍門石窟,她詩興大發,命眾官賦詩紀勝,詩先成者賜予錦袍。這錦袍可是當時的高級時裝,大臣們也都躍躍欲試,馬上就寫。有一個叫東方虯 的人先寫成了,三步兩步跑到武則天御座跟前,把詩呈給武則天。武則天一看挺好,就親自把錦袍披到東方虯的身上,然而東方虯還沒坐穩當,有個叫宋之問的詩人 也寫好了,把詩獻上。武則天一看,這詩寫得文理俱美。比東方虯寫得好多了。難道因為一、兩分鐘的時差,就讓宋之問屈居第二?這可不是武則天的風格。武則天 從御座上下來,走到東方虯面前,親手從東方虯身上奪回錦袍,改賜宋之問,群臣一片沸騰。這就是「龍門賦詩奪錦袍」的故事。"

 

我 加油添醋一下. 東方虯的詩是: "春雪滿空來, 觸處如花開, 不知園裏樹, 若個是真梅" 很美的寫景詩. 宋之問的詩中有: "先王定界山河固, 寶命乘周萬物新, 吾皇不事瑤池樂, 時雨來觀農扈春" 這馬屁拍的精到 - 讚頌武則天出遊還不忘視察民情, 當然勝出. 不過君無戲言, 軟弱些的皇帝必定另外打賞. 從武則天下御座, 親手奪錦袍, 可見她的強悍意志力!

 

武則天一輩子的成就, 是她不斷推啊擠啊扯啊奮鬥出來的. 這連續劇編劇真該拉出來打板子. 把一切歸於 "不得不", 實在是小覷了武則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owardch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